相对于全屋定制,家居单品则似乎显得“弱势”了,无论是橱柜、衣柜、还是建材,相对于人气火爆的全屋定制区,都略显寂寥。如跨界已经成为标配,全屋定制,就意味着很多企业要尝试跨界。对于诸多家居大牌来说,定制不再是家具传统品类的补充,而是成为定制家居之后的“差异化”产品的凸显。全屋定制已然上升为战略性高度,全屋定制行业趋势已经不可改变,大浪之下的家居企业似乎也只能顺势而为。
定制家居真的是风口?
据中投顾问发布的《2017-2021年中国定制家具行业深度调研报告》统计,定制橱柜的目前渗透率为60%左右,市场容量接近1000亿,定制衣柜的渗透率为30%左右,市场容量为500亿,其他定制家具渗透率10%左右,市场容量150亿,所以整个定制家居领域的市场容量大概在1650亿左右。但是相比国外60%-70%的占有率,按照我国定制家具综合占比5%的增长速率,2020年定制家居市场有望突破3000亿,并且基本上达到了饱和状态。
但是以目前的发展态势, 60%以上(广州建博会调查数据)的企业都已经进入该领域,也就是说该进来的企业都已经入局,并且已经进入跑马圈地的白热化阶段。由此,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理论,当前定制家居的产能布局以及市场划分可能已经超出了3000亿的饱和值,由于在建或者筹建项目(如今所有上市企业的融资大部分都用于产能扩充,刚进入的企业也是大刀阔斧地布局)、交付能力不足、信息化程度不完善等因素,导致了市场还有很大空间的假象,所以行业的泡沫越来越大,直到进入生命周期的峰值(成熟期)。
往往到达峰值阶段之后,行业才会意识到定制家居领域市场供大于求的事实,随之而来的便是泡沫破裂、行业洗牌。另外随着精装房的普及和品牌影响力的发展,小企联合、巨头争霸也在所难免。
为什么他们纷纷跨界全屋定制?
大致基于以下四点:
整合自身资源,多元经营
这些跨界大佬们往往拥有成熟的品牌、渠道资源及高素质的经营人才,将自身资源挖掘,进行深度整合,在风口上可以得到更多
家装一体化,抢占入口
精装修及家装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,而定制家居拥有最好最成熟的入口,抢占全屋定制实际上是在抢占未来的大家居入口
单品类坪效低,做大单值
如橱柜、木门企业跨界全屋定制,橱柜单值偏低,均单值仅1万元,木门则更低,而全屋单值则有3-5万,甚至更高,当市场上客源在减少,如何在有限的客源中挖掘更多的客单值,成为跨界的理由
资本市场热宠,诱惑力强
2017年短短半年时间,已经先后有6家主板上市企业,在资本市场表现抢眼,备受热宠,一度成为家居建材行业炒作热点。只需投入少量的资金追上风口,就能够在资本市场获得丰厚的收益。
全屋定制,想说爱你不容易
然而,全屋定制虽然热火朝天,但是经营好的跨界品牌屈指可数。大部分跨界品牌大手笔投入定制家居,经过2-3年的摸索,仍然“找不着北”。
论品牌,影响力大,均是本行业中的佼佼者,如美的、海尔、大自然等;
论投入,毫不含糊,均以亿元进入该项目,联塑集团2011年上马该项目,迄今投入已经达到4亿元左右(内部人士),美的则是六进六出,投入超5亿元;
论人才,更是在行业内高薪抢夺人才,职业经理人的频繁流动,水涨船高,一时间好不热闹。
家居跨界经营
经营不好的根本原因还是对定制家居不难充分理解,不尊重发展规律,以自我成功经验来对待,必定一无所获。主要原因在于:
后台决定前台,生产决定销售
在定制家居行业,后台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。前端能否发力,往往不是营销大手笔投入广告可以决定的,而是你的后台是否可以支持你发力
低准入门槛,高技术壁垒
表面上看,投入一个工厂或者一个店只要几十万,或者100来万,但实际上定制家居的高技术壁垒是大部分跨界企业没有注意到的,这种技术壁垒体现在,人才壁垒、工艺技术壁垒,供应链整合等,全部都是专业活。
定制家居是服务型、平台型企业
大部分跨界企业将定制家居理解为生产型企业,殊不知订单接单,量尺,报价,下单,物流,安装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将影响客户的满意度,定制家居本质上是服务型企业,是一个多个工种、配件组合而成的平台型企业。
一次安装合格率
诸多了解行业特点的企业,内部推行“一次安装合格率90%”以上,那么这个终端具备一定发力的基础,产品好不好,是不是大牌,最终是用户看到一次性安装就合格的产品,他才会真正的说好。这是定制家居与其他行业的本质区别,也是诸多跨界进入全屋定制失败的根本原因。
由此可见,纵然全屋定制浪潮已然袭来,但并不是所有全屋定制概念企业都能乘风破浪,如果仍然按传统套路来出牌,你一定没有机会,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。创新思维模式、差异化产品、重塑商业模式才是跨界品牌操作全屋定制成功之道。
注:本文系转载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如有版权问题,请您告知,我们将及时处理!谢谢!